本标准物质是用于研究和评价生铁分析方法和生铁中C、Si, Mn、P、S、Cu等元素的控制样品,是一般试验室间方法统一的标 准,也可以用作仲裁依据。
—、制备
冶炼--注锭--粉碎--筛分(40—60目、60 — 80目)--混匀--包装--均匀性检验--稳定性检验--定值分析--数据处理--定值
二、均匀性、稳定性检验
均匀性检验,试样分装成最小单元后按不同铁号,各取有代表性的20瓶样子作C、Si、Mn、P、S五元素的均匀性检验,统一方 法固定分析者进行操作。
检验方法:F值检验法
放置一年后重新取样分析所分析结果和原定值结果符合性较好。
三、定值分析方法:
碳、硫
|
A、
|
红外线吸收法;
|
B、
|
燃烧一气体容量法
|
硅
|
A、
|
高氯酸脱水重量法;
|
B、
|
硅钥兰光度法
|
锰
|
A、
|
高碘酸钾光度法;
|
B、
|
ICP-AES
|
磷
|
A、
|
乙酸丁脂光度法;.
|
B、
|
锑磷钼兰光度法;
|
|
C、
|
ICP-AES
|
|
|
铜
|
A、
|
原子吸收法;B、Bco光度法;C、ICP —AES
|
四、标准值及标准偏差
本标准物质由多个实验室采用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,协作定值的方式确定各元素成分含量的标准值。并计算标准偏 差(S)。
五、包装和储存
本标准物质采用玻璃瓶包装,外套方纸盒封装;每瓶100克储存应干燥,谨防受潮生锈变质。
编号
|
标准值 标准偏差(S)
|
质量分数(10-2)
|
备 注
|
C
|
Si
|
Mn
|
P
|
S
|
Cu
|
001
|
标准值
|
|
1.31
|
0.48
|
0. 043
|
0.031
|
0. 0040
|
|
标准偏差(S)
|
|
0.01
|
0. 01
|
0. 002
|
0.001
|
0. 0002
|
|
|
标准值
|
2. 91
|
1.63
|
0. 60
|
0. 087
|
0.030
|
0. 0040
|
|
002
|
标准偏差(S)
|
0. 01
|
0.01
|
0. 01
|
0. 003
|
0.001
|
0. 0003
|
|
|
标准值
|
2. 79
|
2. 16
|
0. 60
|
0. 094
|
0. 029
|
0. 0040
|
|
003
|
标准偏差(S)
|
0. 01
|
0.02
|
0. 01
|
0. 002
|
0.001
|
0. 0004
|
|
|
标准值
|
3. 53
|
1. 19
|
0. 33
|
0. 056
|
0. 032
|
|
( )
|
004
|
标准偏差(S)
|
0. 02
|
0.02
|
0. 01
|
0. 002
|
0.002
|
(0.0052)
|
参考值
|
|
标准值
|
3.35
|
1.69
|
0. 52
|
0. 128
|
0. 034
|
|
|
005
|
标准偏差(S)
|
0. 02
|
0. 02
|
0. 01
|
0.003
|
0. 001
|
(0.0061)
|
|
|
标准值
|
3. 41
|
2.18
|
0.71
|
0. 184
|
0. 034
|
|
|
006
|
标准偏差(S)
|
0. 02
|
0. 02
|
0.01
|
0.003
|
0. 002
|
(0.0059)
|
|
|
标准值
|
|
1.19
|
0.34
|
0.051
|
0. 040
|
|
|
007
|
标准偏差(S)
|
|
0.01
|
0.01
|
0. 002
|
0. 002
|
(0.0048)
|
|
|
标准值
|
|
1.70
|
0.51
|
0. 107
|
0. 035
|
|
|
008
|
标准偏差(S)
|
|
0. 02
|
0.01
|
0.003
|
0. 002
|
(0.0059)
|
|
|
标准值
|
|
2. 20
|
0. 68
|
o. 149
|
0. 035
|
|
|
009
|
标准偏差(S)
|
|
0.02
|
0. 02
|
0.004
|
0. 002
|
(0.0062)
|
|
|
标准值
|
2. 50
|
1.93
|
0.76
|
0-238
|
0.072
|
0.037
|
|
010
|
标准偏差(S)
|
0. 02
|
0.03
|
0.01
|
0-005
|
0. 003
|
0. 001
|
|
注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以产品附带证书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