铅黄铜成分分析标准物质
(63-3)
铅黄铜化学分析标准物质,适用于国家加工黄铜化学成分标准(GB5232-85)铅黄铜中铜、铅、铁、铋 、锑、铝、锡、镍、磷等九个元素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,和用于校准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。
一、制备方法
该标准物质按“冶金产品分析用标准样品技术条件”和“一级标准物质规范要求”选用纯铜、铅、铁、铝、锡、锌和镍、磷、锑、铋等元素的铜基二元中间合金,在中频感应电炉中溶化,在铸铁模中浇铸成块。组织结构和均匀性检验合格后,经五个分析实验室,采用可靠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,按数理统计处理方法确定标准值和标准偏差。
二、标准值及其准确度
分析单位
|
成份(%)
|
NO
|
Cu
|
Pb
|
Fe
|
Sn
|
Ni
|
Sb
|
Al
|
P
|
Bi
|
Zn
|
1
|
63.47
|
2.68
|
0.190
|
0.107
|
0.393
|
0.0048
|
0.466
|
0.0130
|
0.0017
|
余量
|
2
|
63.43
|
2.64
|
0.194
|
0.105
|
0.402
|
0.0044
|
0.472
|
0.0106
|
0.0019
|
余量
|
3
|
63.52
|
2.66
|
0.201
|
0.115
|
0.389
|
0.0047
|
0.479
|
0.0124
|
0.0017
|
余量
|
4
|
63.37
|
2.65
|
0.199
|
0.119
|
0.411
|
0.0048
|
0.485
|
0.0113
|
0.0018
|
余量
|
5
|
63.42
|
2.65
|
0.186
|
0.117
|
0.402
|
0.0049
|
0.451
|
0.0125
|
0.0018
|
余量
|
标准值
|
63.44
|
2.66
|
0.194
|
0.113
|
0.40
|
0.0047
|
0.47
|
0.012
|
0.0018
|
余量
|
标准偏差(S)
|
0.06
|
0.02
|
0.007
|
0.007
|
0.01
|
0.0002
|
0.02
|
0.001
|
0.001
|
三、分析单位
-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
- 国家机械委上海材料研究所
- 山东省冶金研究所
- 长沙有色金属加工厂
-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
四、分析方法
元素
|
分析方法
|
Cu
|
电解重量法
|
Pb
|
电解分离法-EDTA 滴定法、铬酸铅滴定法、原子吸收光度法
|
Al
|
铬天青 S 光度法、EDTA 滴定法、AL-CAS-CTMAB 光度法
|
Ni
|
丁二酮肟重量法、原子吸收光度法
|
Fe
|
磺基水扬酸光度法、重铬酸钾滴定法、邻二氮杂菲光度法
|
Sn
|
茜素紫光度法、碘量法、Sn-苯芴酮-CTMAB 光度法
|
P
|
磷钼兰光度法、钒钼酸光度法
|
Bi
|
硫脲-碘化钾光度法、碘化钾光度法
|
Sb
|
结晶紫光度法、原子吸收光度法
|
五、均匀性检验及稳定性
铸锭和成品的均匀性采用方差检验(最小取样量为 0.1 克),检验结果数理统计量值 F<Fa 样品均匀。定值后每两年进行稳定性检查,如有变化,立即通知用户。
六、包装、使用与贮存
本标准物质每瓶净重 100 克,放置在干燥、清洁地方。使用时保持清洁,切忌混料、玷污和酸气熏染
注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以产品附带证书为准。